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灾区巨变 > 灾区新闻 >
我们走出悲痛 我们坚强前行(2011-04-06)

    来源:四川日报】清明前夕,记者走进曾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三个家庭,听他们讲述震后三年的生活历程。

    今年清明节,正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前夕。当那段震痛中国的记忆随时间慢慢模糊,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亲子间催人泪下的故事?还记得那些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

    清明节这天,让我们手捧白菊,对逝者哀悼;让我们凝望灾区,为同胞祈福。让我们再次呐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我们纪念,不只是重温悲情,而是见证废墟上,生者正以坚强和奋斗,告慰那些逝去的生命,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清明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痛失亲人的灾区群众,祭奠亲人的重要时点。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地震灾区的三个家庭,他们中有地震中父母双亡的孤儿,有痛失母亲重新创业的小两口,有丧失妻女重组家庭的羌族汉子。灾后三年,是他们走出阴霾,重燃生活信念的三年,更是他们走出悲痛、走出灾难,迎来美好生活的三年。

 “妈妈我过得很好”

    地点:青川

    人物:地震孤儿,姐姐陈一萍19岁,弟弟陈一文17岁

    简介:地震时,姐弟俩成了孤儿。震后三年中,他们并不孤单,在双流安康家园健康成长,如今,姐姐已考上了大学,弟弟在双流九江中学念初中

 “妈,今天我和陈一文踏上了回青川的路。我们将再去以前我们的家,不知道您和爸爸身在多少米以下的乱石里,但是我相信我们的脚步挨着那些石头时,你们都是有感觉的……”这是陈一萍和弟弟回青川祭奠父母时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4月2日一早,青川女孩子陈一萍拉着弟弟的手,在昭觉寺汽车站搭上了前往青川的长途大巴。

    地震那一刻,她和弟弟都在学校读书。但在红光乡家里务农的父母却长眠在山石之下。2008年6月,姐弟俩被山东日照集团揽入怀中,在日照度过了近三个月。当年秋天,在日照集团和成都有关方面安排下,陈一萍来到成都棠湖中学就读。再后来,随着位于双流县的安康家园落成,她和弟弟有了自己的“家”。

    陈一萍曾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现在只想说:妈,您放心!我过得很好,人间的温暖无处不在。”父母的慈爱,和对父母的思念,转变为姐弟俩前进的动力。去年,陈一萍通过高考,顺利成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陈一文也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初三学生。“我的目标是要拿奖学金,弟弟也一定要考上个好中学……”大巴车在前行,家也越来越近,陈一萍姐弟将把成长的喜悦带给天堂里的爸爸和妈妈。

    “震后生活没有倒下”

    地点:汶川

    人物:梁涛,29岁的水磨镇创业者

    简介:梁涛的母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从事旅游业的他在事业上连遭重创。他和爱人携手坚强挺过难关,如今,在水磨镇开起了最大的超市和装修最好的茶楼

    震后三年,一座水墨画般的水磨新城出现在世人面前。梁涛的超市就在这座新城中心的和谐广场旁边,占地200多平方米,是当地规模最大的超市,超市二楼开起了茶楼,也是当地装修最好的茶楼。

    记者赴水磨镇采访前,被告知梁涛刚去了成都。“清明小长假旅游业务忙,3月底就回老家祭奠母亲。”记者在成都见到梁涛夫妇俩时,梁涛如是说。

    10多年前,梁涛走出大山来到成都从事旅游业。后来成了一家旅行社专线经理,主要经营阿坝州内线路,他和爱人把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然而,地震让他失去了母亲。“亲人走了,生意也不好,梁涛心情跌落到最低点,整整3个月没出家门。”妻子李文星回忆道。正当夫妻俩万念俱灰时,一家公司主动借出2万元给梁涛,希望他在事业上振作起来。依靠这2万元流动资金,2008年秋,夫妻俩瞄准新开发的东拉山景区线路,很快,小两口的生意出现了转机。2009年,梁涛把战场转移到了甘孜,生意依然不错。

    2010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看见广东援建的水磨新城初具规模,夫妻俩很兴奋。梁涛看准商机,和朋友商量回乡创业。2010年夏天,投资30多万元的超市和茶楼相继开张,生意越来越好。“地震后我们的生活没有倒下,还充满希望。”梁涛夫妇说。

 “生活会越来越好”

    地点:北川

    人物:王华,39岁的羌族汉子

    简介:原本是矿业小老板的他,地震时失去了爱人和10岁的女儿。新家庭组成后,小宝宝顺利降生。搞营销、跑运输、带孩子……生活忙碌而充实。

 “姐姐要是晓得有了个弟弟、爸爸也生活得幸福,她一定很开心。”4月2日,居住在罗江县的王华,打算3日去北川老县城看望三年前逝去的前妻和女儿。

    三年来,每年清明祭奠,王华十分重视,在他眼里,回到老县城,回到废墟,和天堂里的妻女距离会更近一些,心里想说的话她们会听得更清楚一些。

    籍贯北川小坝乡的王华,以前是小坝的一个矿业老板。地震时,在县城的爱人和孩子,被垮塌的山体掩埋,永远离开了他。中年丧妻丧女,矿山被毁,王华的心碎了。“那半年,天天蜗居在板房里,以酒为伴度日。”王华回忆道。

    看着王华的境况,亲朋痛在心里。为了让王华早日走出阴霾,在大家撮合下,罗江县的向女士走进了王华的生活。2009年,他俩成为震区重组家庭15对代表之一,赴北京参加集体婚礼。不久之后,爱情的结晶诞生了。中年再得子,王华喜出望外。

    在政府、友人和爱人帮助下,王华走出阴影,谋划新生活。刚开始时,他帮着亲戚跑石材运输,随后买了一辆轿车,长期租借给友好单位。有了这样的固定收入后,王华腾出时间照看心爱的小儿子。

 “这次清明回北川祭奠亲人,我正好考察下土特产供应。”王华说,他打算在罗江县城开一家商店,专门经销北川土特产。“只要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记者 钟振宇)

 [清明·现场]

    绵阳:公祭地震遇难同胞

    白花映翠柏,香烛缭余思。4月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公祭仪式在北川老县城举行,绵阳市各界群众200余人共同缅怀了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亲友。

    残破的房屋依然矗立,抽青的小树上缠着白花。来自绵阳社会各界的祭奠者在遗迹前默立、流泪,哀伤的音符把人们拉回到三年前那场深重的灾难。深深地鞠上一躬,深情地献上一朵白菊,沉痛悼念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在曾经灾难深重的北川,全县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山东的倾力援建下,按照“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的要求,夜以继日,只争朝夕,新县城形成基本框架,具备基本功能,羌乡旧貌换新颜。北川人民正按照“新房子、新产业、新家园、新生活、新希望”的要求,描绘更为美好的未来生活蓝图。(张强 记者 李晓东)

    汶川:用“四最”告慰英灵

    4月5日,汶川县在映秀镇渔子溪“5·12”地震遇难者公墓,举行汶川2011年清明公祭活动,该县千余名各界人士来到这里,为3年前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公祭仪式上,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以“四最”告慰罹难同胞和烈士们。他说,曾经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汶川大地发生了涅槃重生的惊天巨变。如今的汶川,最漂亮的是民房,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来自渔子溪村83岁的朱群学婆婆手持一束黄菊,在家人陪伴下来看在地震中遇难的孙儿。朱婆婆的儿子说,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在映秀镇卖旅游产品,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公墓一角,人们前来祭奠武警阿坝支队的8位官兵。两鬓斑白的周始荣夫妇带着一家13人,从重庆赶来祭扫他们的儿子周富强及其战友。武警汶川县中队指导员刘康林带领着30多名官兵前来祭奠战友。刘康林说,每年清明都会来看一看牺牲的战友们,告诉他们灾后重建的变化。  
 
  
 
 
 
 
 



版权所有:四川依然美丽大型公益活动组委会
E-mail:138912111@qq.com
郑重声明:“四川依然美丽”、“熊猫奖”、“熊猫奖”奖杯均为注册商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