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回眸“十一五”,德阳经历了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历程,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和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化危为机,克难奋进;穿越2010年,德阳灾后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85%,圆满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曾经山河破碎的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在灾后重建的号角声中,5474个灾后重建项目落户德阳,1448亿资金注入德阳。百废待兴,资金该先投入在什么方面?项目孰先孰后?德阳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民生优先。
亮点:民生为重,教育优先
事件: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去年,我市灾后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85%,圆满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城乡住房大改观,33.4万户重建农房全部竣工入住,各类设施大提升,重建学校584所、医疗卫生机构183个,文化、体育、广电、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
声音:
刘世德(市人大代表、中江县城北中学校长):“5·12”特大地震,使城北中学校舍受损严重。2009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江凯北新城征地215亩,计划投资1.2个亿,整体异地重建城北中学。现在新学校总建筑面积达55494平方米,可容纳70个教学班、4600余名学生。城北中学灾后异地重建工程,所有建筑物在造型上既有现代建筑元素,又采用徽派色彩,与北塔古建筑相协调和呼应,给人以端庄、古朴、典雅、厚重的印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功能匹配,疏密恰当,错落有致,若再辅以尚未完工的附属工程中优雅的绿化,整个建筑群既气势宏伟,又活泼灵动。
如今,城北中学硬件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们将扎实开展以“感恩奋进、铭记党恩、热爱城北、发展自我、创造未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全校教职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全体学生珍惜现在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回报国家、回报人民、回报社会。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和兴校”为办学思想,进一步建立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
事件展望:
2011年政府工作之一,就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农村教育振兴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小学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抓好全国高等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提升发展高中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努力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亮点:让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事件: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安排民生工程资金135.1亿元,其中2010年53亿元,建成了一批民生项目。5年新增廉租房1.85万套,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1.3万户。6.8万户重建城镇住房基本完成。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5年新增缴存人4万余人。
声音:
穆显文(市人大代表、个体户):2010年什邡市洛水镇1万余户农户住进新家,基础设施“六进村”把新农村建设跨越推进;900套廉租房保证了集镇低收入家庭的安居,经济房、商品房、统规自建房、统迁房建设方兴未艾,多层次、多方位推进受灾群众的住房建设,实现居者有其屋;基础设施重建实现飞跃,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最大限度满足受灾群众对公共设施的多层次需求,以洛水中学、洛水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商业街为中心的上下两个片区,以18条市政道路为基本骨架的集镇崭新蓝图中,首期8条已呈现在老百姓面前。
为了让老百姓住得舒心,洛水镇充分考虑区域布局和规划,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设有办公区、生活广场、文化中心三大核心的川西民居风貌新城。充分利用石亭江沿镇而过的地理优势,洛水镇结合河边绿地,建石亭滨水生态绿廊,使之成为城镇空间的“绿肺”;有目的的改造和增强石亭江沿线的文化性、艺术性和独特性,合理安排和布置休闲服务设施,使之成为一条亭台掩映、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城镇滨水生态休闲景观带,提升洛水镇绿色生态的城镇形象,让更多的群众到洛水安家置业,使洛水在建设城市人居副中心中凸现“魅力洛水”。
事件展望:
2011年政府工作明确,强化政府职责,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增廉租房房源4000套,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设公租房6000套,启动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工作。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9416户,使3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鼓励和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